1983年赵县北王里村,八岁栓子自制木轱辘板车,尘土飞扬映童年

赵县 更新于:2025-09-01 00:39
  • 陈家乐0000000000000
    木轱辘吱呀一声,尘土扬到半空。1983年,赵县北王里村,八岁的栓子把旧车轮钉两块板,就成了全村最靓的“跑车”。他拉着小妹,冲过晒场,后面一群娃追着喊“司机等等”。土墙根,大人们摇蒲扇,笑看孩子们把木车当火车、当坦克、当迎亲花轿。

    网友@老胶片留言:“那年我九岁,推的是榆木车,车把磨得发亮,载过麦子,也载过梦想。”@村口小卖部补一句:“我们拿冰棍棍当车票,坐一趟得交两根。”

    我翻了1983年《日报》,当年全省农村人均收入才286元,一辆塑料三轮车卖12块,抵一家人半月油盐。于是木车成了通用“校车”。同济大学玩具史研究说,这种DIY推车全国流行,叫“鸡公车”,叫“滚滚车”,统一功能是:载娃、载货、载笑声。

    傍晚收车,栓子把车竖在门后,明天继续跑。尘土落下,旧屋、破衣、笑声,全留在那条土路上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