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雨若红颜手机摄影
1968年,他独自溜回赵县老家,没跟集体去插队。村口老槐树下,他支起一台锈迹斑斑的磨面机,灯一亮,全村人排队。夜里三点,机器轰隆,一小时出粉五斤,换半斤玉米。有人留言:“那年我十岁,端着盆排队,磨完面回家蒸窝头,香。”
查档案,当年赵县人均口粮每天八两,面粉稀缺。他靠这台机器,换粮票、换鸡蛋,还偷偷帮知青修机器换书。网友@麦田说:“我爸就是那批知青,借他书看,回城时把《电工手册》留给他。”
十年后,机器歇了,他成了公社农机站师傅。如今老机子还在仓房,皮带裂了,铁锈味混着麸皮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