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染赵州桥,1937年10月12日河北赵县沦陷,勿忘国耻,吾辈当自强

赵县 更新于:2025-06-22 00:17
  • 942738841
    血染赵州桥,勿忘国耻,吾辈当自强

    1937年10月12日,河北赵县(今石家庄赵县)沦入日军铁蹄之下。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赵州桥故乡,在短短三日内沦为人间炼狱,1100余名无辜百姓惨遭屠戮,成为日军华北暴行中又一血色注脚。
    “扫荡”之名下的集体屠杀
日军第一〇九师团第三十一联队以“清剿抗日武装”为名,于10月12日午后突袭赵县。他们首先封锁四门,切断百姓逃生通道,随后以机枪扫射聚集在城隍庙前的难民队伍,当场射杀300余人。幸存者王德顺回忆,日军将数百名男子驱赶至南门外沙河故道,用刺刀逼迫他们跪成一排,以“练习射击”为由进行集体屠杀,河滩上尸体层层叠压,鲜血染红河道。
    在城内,日军以“搜查八路军”为借口,逐户劫掠。东街绸缎庄老板一家七口被反锁在库房内纵火焚烧;西街私塾先生因拒绝交出古籍,被日军用铁丝穿透锁骨吊在旗杆上示众;北门菜农因言语不通,被当作“抗日分子”用刺刀剖腹,肠子散落一地。据统计,仅12日当天,城内就有640余名百姓遇害。
日军“特别行动队”(即宪兵队)在屠杀中展现出极端残忍。他们将30余名妇女集中在县衙大堂,当众轮奸后用刺刀挑开孕妇腹部,将胎儿挂于旗杆;在南街天主教堂,神父因保护难民被刺死,120名避难百姓被浇汽油活活烧死;更有日军士兵比赛谁能在活人身上插更多刺刀,受害者惨叫声持续整夜。
    13日,日军在城外村庄展开“扫荡”。沙河店村120名村民被驱赶至麦场,日军以机枪扫射后,用刺刀补杀未死者;大马村30余名儿童被集中投入古井,日军向井内投掷手榴弹,井水至今仍泛红色。三日间,赵县周边12个村庄化为焦土,1100余名百姓命丧黄泉。
    沉默的控诉:未被掩埋的真相
日军撤离后,赵县百姓在废墟中掩埋亲人。城南乱葬岗堆积的尸体因无人认领,野狗啃食至白骨外露;赵州桥东侧河道内,遇难者遗体顺水漂流,形成“血河”奇观。幸存者李文海说:“那时赵县连哭声都听不见,因为活下来的人,喉咙都喊哑了。”
    这场屠杀的暴行,被日军以“误伤平民”轻描淡写地记录于战报,而赵县百姓却用一生铭记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幸存者在赵州桥头立起无名碑,碑文仅刻“1937年秋”五字,却道尽千言。如今,赵县档案馆仍保存着当年日军屠杀时拍摄的照片——那些被刺刀挑起的婴儿、被烧焦的房屋、跪在河滩上的尸体,成为永不可磨灭的罪证。
    血色赵州,是日军“以暴制暴”战争逻辑的缩影。1100条亡魂的控诉,穿越86年时光,仍在提醒世人:和平,从来不是历史的馈赠,而是无数生命换来的警醒。
    #河北赵州桥# #赵州古城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