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
		#家乡赵县的大锅菜# 赵县的大锅菜,是深深刻在乡亲们骨子里的独特味道。特别是到了秋冬时节,村里要是哪家办红白喜事,或是逢年过节家族欢聚,院子里必定会支起一口黑黢黢的大铁锅,架在临时垒砌的砖灶上。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,锅里的菜咕嘟咕嘟地冒着泡,那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
 做大锅菜,讲究的就是一个“杂”和“炖”。白菜要选本地的青口菜,掰成大片,带着粗硬的菜帮才更耐煮。夏季时,就用冬瓜、洋白菜或土豆。土豆得选黄芯的,切成滚刀块,炖得面面的,吸足了汤汁,那叫一个入味。肉切成大块,先在锅里煸出油,那股荤香一冒,就知道这锅菜差不了。再配上炸得金黄的豆腐、泡发的宽粉条、几颗翠绿的蒜苗,一把芫荽,一股脑全倒进大锅里,添上水,撒把盐和各种调料,就靠那口大锅慢慢熬。
 等菜端上桌,盛在粗瓷碗里,或者是一次性纸质碗中,那味道简直绝了。白菜软塌塌的,土豆起沙,肉片满是油香,粉条滑溜溜的,嚼起来特别带劲。豆腐吸饱了汤汁,一咬就流油,热乎气夹杂着香味直往鼻子里钻,吃得人满头大汗。
 乡亲们围坐在圆桌旁,少数人端着碗蹲在胡同里或大门口,边吃边拉家常。不等锅里的菜见底,又添上一盆,热热闹闹的,暖意从胃里一直流淌到心里。
 离开赵县后,也在别处吃过所谓的“大锅菜”,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。或许是少了那口柴火灶的烟火气,或许是缺了家乡食材的质朴,又或许,是没了围坐在一起的亲人乡邻。那口大锅里炖着的,从来都不只是菜,还有家乡的滋味和难以抹去的乡情。举报
 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