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石家庄赵县两通古碑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,

赵县 更新于:2025-04-18 03:12
  • 阿禾330402

    河北石家庄赵县的两通古碑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,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。
    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这八个字,寓意着追求高远、奋发向上。在中国古代,龙和凤是吉祥、尊贵的象征,攀龙鳞、附凤翼则比喻人们渴望得到皇帝的赏识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    这两通古碑的历史往事可以追溯到明朝。其中一通碑是明朝嘉靖年间(1522-1566年)所立,由当时的赵县知县王守仁撰写碑文,记录了赵县的历史变迁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。碑文中有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的表述,表达了王守仁希望赵县百姓能够奋发向上,追求更好的生活。
    另一通碑是明朝万历年间(1573-1620年)所立,由当时的赵县知县陈经邦撰写碑文。碑文同样提到了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的寓意,表达了陈经邦对赵县未来的美好祝愿。
    这两通古碑不仅见证了赵县的历史变迁,还反映了古代官员对百姓的关爱和期望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这两通古碑成为了赵县的文化象征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赵县人民奋发向前。
    如今,这两通古碑已成为赵县的重要文化遗产,吸引了众多游客

    举报
  • 苦涩的啡咖

    河北石家庄赵县两通古碑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,由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手书,明代赵州刺史蔡懋昭刻石,原竖于赵州城内“望汉台”前。



    东汉建国前,一名为耿纯的人欣赏刘秀的大将风度,在众多的势力中宁愿付出代价跟随刘秀。在跟随刘秀的征战中,耿纯更是被刘秀所折服,行军到现今石家庄赵县,在大家都进言让刘秀立君王,刘秀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理由拒绝后,而耿纯进言:“天下士大夫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其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今功业即定,天人亦应,而大王留时逆众,不正号位,纯恐士大夫绝望计穷,则有去归之思,无为久自苦也。大众一散,难可复合。时不可留,众不可逆。”刘秀听了这一席话深思之后,决定即位称帝,建元建武。



    后来,两通古碑就以东汉开国功臣、赵州人上书耿纯为刘秀进言中有“攀龙鳞、附凤翼”之句制成。

    到清朝,乾隆皇帝南巡途经赵州在柏林寺看了“龙凤碑”后,题小诗以表赞叹:

    《赵州柏林寺小憩》

    禅寺曾闻古赵州,便途探迹正清秋。

    虞碑字具凤龙势,吴水体兼文武流。

    白鸽下无经可听,金轮焕是圣重修。

    笑予柏子曾参熟,不知庭前树是不?



    “文革”期间,二碑被砸,龙碑的“鳞”字和凤碑的“附凤”二字损毁严重。赵县文物旅游部门公开向社会征集原碑拓片及老照片,并在上级文物技术部门的协助下将二碑复原。

    这就是河北石家庄赵县两通古碑“攀龙鳞,附凤翼”的历史往事。

    举报
  • 文彬文静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