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4342896466778
“元氏人,你还记得自己村排在第几吗?”
昨天刷到一条石家庄本地帖子,短短两行顺口溜,把花园、原庄、尖中、杜村、北凡、代梅、牛村、崮团一口气念完,最后一句“都跑到栾城、赵县、宁晋去了”,直接把我拉回小学放学的土路上。
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分钟,嘴里下意识跟着念,发现顺序全乱。
小时候爷爷抽着旱烟教我背,说错了就要重新来,现在连“六代梅”还是“五代梅”都记不清。
顺口溜其实是老辈人的导航地图。
一花园离县城最近,菜地多;二原庄有两口甜水井;三尖中地势高,一下雨就冲沟;四杜村出过四个秀才;五北凡以前有座五道庙;六代梅的梅家祠堂最气派;七牛村养牛的多;八崮团在崮山脚下。
数字不是瞎排,是赶集、说亲、换粮的暗号,谁排得靠前,谁的日子就亮堂。
可如今这些村子被高速、新区、工业园一点点吞掉。
年轻人去栾城上班,姑娘嫁到赵县,小伙子在宁晋开快递站。
顺口溜像被拆散的骨牌,数字还在,地名人情却散了。
我翻了半天评论,没一个人能把顺序写全。
有人补了半句,有人直接问“花园是不是早改成开发区了”。
最扎心的是一位老哥留言:我爸临终前还念叨八崮团的枣树,可枣树早砍了。
顺口溜不是段子,是老家的门牌号。门牌没了,人就像快递,被发往四面八方。
要是哪天连这句顺口溜都忘了,元氏就真成了地图上的一个点,而不是我们嘴里含着土腥味还能背出的家。


